公积金账户里的钱,到底该不该取出来?这笔钱躺在账户里有什么用?为什么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在劝:"千万别轻易提取公积金"?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现实考量,让人如此纠结?
说起公积金提取,几乎每个有公积金的人都动过这个念头。看着账户里的数字一天天增长,特别是急需用钱的时候,那种想要提取的冲动确实很强烈。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达到了2.1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3%。这个数字背后,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提取公积金来解决燃眉之急。
进入2025年,这个话题变得更加敏感。2025年1月1日起,存量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已批量下调,无需贷款人申请操作。利率下调了0.25个百分点,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变得更加划算,也意味着公积金的价值进一步凸显。
让我们先来算一笔账。假设你的公积金账户余额有20万元,如果选择提取出来,这20万元就从你的名下彻底消失了。而如果保留在账户里用于贷款,按照现在的公积金贷款利率2.6%计算,你可以贷到更多的钱,利息也比商业贷款低了将近2个百分点。
这个差别有多大?我给大家举个实际例子。小张夫妻俩在北京工作,公积金账户余额总共50万元。如果他们选择提取这50万元,用于其他投资或消费,那么将来买房时只能申请商业贷款。而如果保留这50万元,他们可以申请到12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,30年下来利息能省40多万元。
这还只是表面上的差别,更深层次的影响很多人都没意识到。房地产市场调控日趋严格,银行对贷款审核越来越严格。申请人或共同申请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存在以下信用记录的,不予住房公积金贷款:单笔贷款或者单笔信用卡(含准贷记卡)近24个月内有8次以上逾期达1期,或者2次以上逾期达2期,或者1次以上连续逾期达3期记录的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如果你提取了公积金,将来买房时不仅要面对更高的利率,还要面对更严格的审核标准。商业银行对征信要求更高,对收入证明要求更严,对首付比例要求也更高。
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审核标准完全不同。我有个朋友老王,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,月收入8000元。他之前觉得公积金放着也没用,就提取了15万元用来装修房子。去年准备买房时才发现,因为收入不够高,银行的商业贷款额度只给了他60万元,而且利率是4.9%。如果他当时没有提取公积金,完全可以申请到8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,利率只有2.6%。
算下来,这个决定让他多付了50多万元的利息。老王后悔地说:"早知道这样,当初装修的钱宁可找亲戚借,也不应该动公积金。"
更关键的问题是,提取公积金会影响你的贷款资格。很多人不知道,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审核贷款时,会查看你的提取记录。如果发现你经常提取公积金,特别是大额提取,会认为你的资金管理能力有问题,从而影响贷款审批。
深圳的公积金政策就明确规定,如果申请人在申请贷款前一年内有提取公积金记录,贷款额度要相应减少。这个规定虽然各地执行标准不同,但趋势是越来越严格。
从投资角度看,公积金也是一个不错的保值工具。2024年公积金存款利率是1.5%,虽然不算很高,但胜在稳定安全。现在市面上很多理财产品都有风险,股市更是波动剧烈。相比之下,公积金虽然收益不高,但至少不会亏损。
网友"理财小白"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"我2022年提取了10万元公积金买了基金,结果亏了3万多。现在想想,如果这10万元留在公积金账户里,不仅没有亏损,还能享受稳定的利息收入。"
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公积金这个机会。现在房价这么高,年轻人买房的压力越来越大。公积金贷款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够承受的购房方式。如果年轻时就把公积金提取完了,将来买房时只能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。
25岁的小李告诉我:"我刚工作时觉得买房遥遥无期,就把公积金提取出来买了车。现在工作几年了,想买房却发现公积金账户余额不够,只能申请商业贷款。每个月的房贷压力特别大,真的很后悔当初的决定。"
企业匹配也是公积金的一大优势。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:你缴纳多少公积金,企业就要匹配多少。这相当于企业给你的隐形福利。如果你提取了公积金,这部分匹配也就失去了意义。
按照目前的缴存比例,个人和企业各缴5%-12%,也就是说你的公积金账户里有一半的钱是企业给的。这种"免费的钱",为什么要轻易放弃呢?
税收优惠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。公积金缴存是可以税前扣除的,这意味着缴存公积金实际上是在帮你节税。如果你提取了公积金用于其他用途,这部分税收优惠就浪费了。
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,这个优势更加明显。月收入2万元的人,每月缴存公积金2400元(按12%计算),可以节省个税600-800元。一年下来就是7000-9000元的节税额度。
当然,也不是说公积金永远不能提取。确实有一些情况下,提取公积金是合理的选择。比如患重大疾病需要治疗费用,家庭遭遇重大变故需要应急资金,或者确定以后不会在当地买房的人群。
本市户籍缴存人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,未重新就业,账户封存满半年的可以申请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。这种情况下,提取公积金是政策允许的,也是合理的。
提取公积金之前,请务必考虑清楚这几个问题:你确定以后不会买房吗?你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吗?你的应急资金真的不够了吗?你了解提取公积金对将来贷款的影响吗?
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,那我建议你再仔细考虑一下。公积金不仅仅是一笔钱,更是你未来买房的重要保障。
从长远规划角度看,保留公积金是明智的选择。房子作为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资产,买房时能节省几十万元的利息,这个诱惑应该比眼前的一点现金更有吸引力。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:年轻时觉得买房遥不可及,把公积金提取出来消费或投资;等到真正需要买房时,才发现错失了最好的机会。房价在涨,利率在变,但公积金贷款的优势始终存在。
银行业内人士也普遍建议保留公积金。某银行信贷部门的朋友告诉我:"现在银行对个人资质要求越来越高,有公积金的客户明显比没有公积金的客户更容易获得贷款批准。公积金不仅仅是一个贷款工具,更是个人信用和稳定性的证明。"
网络上也有很多过来人的经验分享。网友"房贷一族"说:"我用公积金贷款买的房,每个月还贷压力小了很多。看着周围用商贷的朋友每个月还那么多钱,真的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提取公积金。"
另一位网友"后悔莫及"分享道:"当年为了凑钱创业,把公积金全部提取了。创业失败后想买房安家,发现只能申请商业贷款,利息高得吓人。如果当初留着公积金,现在的生活会轻松很多。"
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导向也更加明确。支持刚需购房,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,公积金作为政策性住房金融工具,其重要性只会增加不会减少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保留公积金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。
数据显示,使用公积金贷款的购房者平均节省利息支出35万元左右。这个数字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,可能相当于好几年的收入。为了一时的资金需求而放弃这么大的优惠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如果真的遇到资金困难,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呢?**答案是肯定的。可以考虑申请消费贷款、信用卡分期、向亲友借款等方式解决燃眉之急。这些方式虽然有成本,但总比失去公积金贷款资格的损失要小得多。
现在很多银行都推出了公积金信用贷款产品,以公积金缴存情况作为授信依据,可以获得相对较低利率的消费贷款。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资金需求,又保留了公积金的完整性。
年轻人特别要算好这笔账。假如你25岁开始工作,35岁买房,这10年时间里公积金账户可以积累相当可观的余额。如果中途提取了,不仅损失了这笔钱的增值,更重要的是损失了将来的贷款优势。
以北京为例,一个月薪1万元的年轻人,10年可以积累公积金约30万元(包括企业匹配)。有了这30万元,他可以申请到80万元的公积金贷款。如果没有这30万元,他可能连商业贷款都申请不到,或者只能申请到很少的额度。
回到开头的问题:公积金到底该不该提取?**答案很明确:除非万不得已,否则不要提取。这不是教条,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教训。
看着身边那些因为提取公积金而后悔的朋友,听着他们的抱怨和懊悔,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。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赚取,但公积金贷款的资格一旦失去,就很难再找回来。
你的公积金账户里有多少钱?你有过提取的想法吗?你身边有因为提取公积金而后悔的例子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,让我们一起理性看待这个问题。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资料、素材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无意针对,影射任何现实国家,政体,组织,种族,个人。相关数据,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,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,规则,观点,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。以上文章仅供参考,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。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。
道正网配资-配资平台最新-股票线上配资-网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